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济宁市人事系统工作创新奖励试行意见

时间:2024-07-01 13:32:0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60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济宁市人事系统工作创新奖励试行意见

山东省济南市人事局


济宁市人事系统工作创新奖励试行意见

济人字〔2007〕26号


为深化“三学三创”和“创建高绩效机关”活动,进一步优化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发展环境,加快建设服务人事、阳光人事、创新人事、法治人事、效能人事、和谐人事,努力为政府部门和公务员队伍作表率,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的观念、体制机制和环境,积极营造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人事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人事部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水平,为建设产业发达、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的新济宁提供坚强的人事编制保障和人才智力支持。
二、评选范围和标准条件
(一)参评对象范围。市、县(市、区)人事部门和市直各部门、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人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均可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申报参评人事工作创新奖。
(二)参评成果范围。参评成果是指在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理论与实践中取得的推进创新发展的成果。(1)参评成果的认定时间一般应为本评选年度,其中文字类以发表或出版时间为准,非文字类以相关证明材料的时间为准。(2)两人以上合作的成果,不能以一个人的名义申报,必须经共同合作者协商同意后,以共同作者具名申报;如一作者出示让权申报证明,可以由另一作者申报参评。(3)个人在从事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期间完成的成果,如果本人已经调离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岗位,不再参加评选。(4)与市外人员的合作成果,其中我市人员为首位的,可进行申报。(5)凡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或其他争议的成果,不得进行申报。
(三)奖项设置和评选标准条件。工作创新奖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和优秀奖若干名。凡在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理论、管理、技能等方面大胆探索和实践或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均可参加评选。
1、评选一等奖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在全国、全省人事系统处于领先地位;被省级以上党委、政府或国家人事部门领导批示肯定;在全国会议或年度全省人事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被国家级媒体重点推介;获得省级以上创新、科技等综合类奖项;理论或方法在全国、全省人事系统内具有显著的进步,推广应用后取得重大效益。
2、评选二等奖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在全省人事系统处于前列;被市级党委、政府或省级人事部门领导批示肯定;在全省单项人事业务工作会议或全市人事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被省级媒体重点推介;获得市级创新、科技等综合类奖项;理论或方法在全省人事系统内有较大进步,推广应用后取得显著效益。
3、评选三等奖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在全市人事系统处于领先地位;被县级党委、政府或市级人事部门领导批示肯定;在全市单项人事业务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被市级以上人事报刊(内刊)重点推介;获得县级创新、科技等综合类奖项;理论或方法在市内处于前列,推广应用后取得较好效益。
4、评选优秀奖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在全市人事系统处于前列;受到市级人事部门领导肯定;在本地、本部门会议或市级人事报刊(内刊)进行推介;理论或方法推广应用后对工作起一定促进作用。
三、评选办法
工作创新奖每年度组织一次,一般结合年度考核进行。一、二、三等奖可以空缺或减少数量,优秀奖数量由当届评委会根据候选成果情况确定。
(一)组织申报。每年1月20日前,各县(市、区)人事局、市直各部门人事科(处)和市人事局(编办)各科室、单位进行申报。申报材料应包括:《济宁市人事系统工作创新奖申报表》(见附件,一式3份),能够证明本成果的相关原始材料、证明、证书等(一式15份,发表和出版类必须有1份原件)。申报程序:填写申报表;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申报;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对申报成果进行初审;报市人事局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二)审核。评委会办公室根据规定的范围、标准、条件,对申报的成果进行审核,征求有关领导、专家的意见,确定提交评委会评选的候选成果,并就全市申报和审核汇总情况形成简要汇报材料。
(三)评定。评委会听取关于全市申报和审核汇总情况的汇报;对候选成果按规定的条件和标准进行审议(科技软件类成果可现场演示);评委会成员以无记名方式投票评分,并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其他评委评分平均值的办法,计算各候选成果的最后得分;按得分多少确定受奖成果的等次。
(四)公示。对评委会评定的拟奖励成果,在《济宁日报》人事人才专版或济宁人事信息网公示,公示期为10日。对有异议的,由评委会办公室复核并报评委会同意后进行处理。
(五)颁奖。对公示无异议的获奖成果,由市人事局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各等次奖金的数额为: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000元、三等奖500元、优秀奖200元。集体成果获奖,其证书和奖金授予集体,两个以上集体合作成果获奖,证书发给所有成果申报人,奖金发给第一申报人,由其合理分配;个人成果获奖,其证书和奖金授予个人;两人以上合作成果获奖,证书发给所有成果申报人,奖金发给第一申报人,由其合理分配。
四、奖励结果的管理与使用
获得人事工作创新奖的单位,其负责人享有人事系统评先树优的优先权;获得人事工作创新奖的人事干部,在确定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员和提拔任用时应优先考虑。市人事局对本局机关及所属机构获人事工作创新奖“一等奖”的集体主要负责人或获人事工作创新奖“一等奖”的个人,年度考核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获奖一年内参加竞争上岗的,其任职年限可适当放宽,笔试原始成绩加5分。
对获奖成果经查实有弄虚作假或其他问题的,取消该项成果的获奖和下届参评资格,已颁发证书、奖金或因此受到其他奖励优惠的全部追回,并在人事系统通报批评。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市人事系统创新奖励工作的领导,成立济宁市人事系统创新奖评审委员会,由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评委会每年一届,其成员可以连任,凡有成果参评的评委会成员不参加当次的评审工作。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局研究室(政策法规科),负责各项具体组织工作。


二○○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关于贵阳市人民政府请求将贵阳市作为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的复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函[2002]121号




关于贵阳市人民政府请求将贵阳市作为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的复函
贵阳市人民政府:

你市《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将贵阳市作为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的函》(筑府函[2002]6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为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步伐,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局原则同意你市开展建立循环经济城市试点的前期工作。具体申办程序如下:

一、你市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设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二、你市在已形成的初步材料基础上,组织编制开展循环经济城市试点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局将组织专家对规划和可行性报告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批复。

三、你市按照我局的批复意见和规划开展试点工作;待规划基本实施后,由你市向我局提出验收申请。

四、经我局验收并达到要求后授予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称号。

请你市按照以上程序开展工作,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抓紧试点规划的编写,尽快建立起区域性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向贵州省人民政府及我局报告。

二○○二年五月十一日



锦州市建筑间距规定

辽宁省锦州市人民政府


2005年锦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号


《锦州市建筑间距规定》已经2005年1月17日市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锦州市建筑间距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及空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划设计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锦州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均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间距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有关用语的含义:
(一)建筑间距,是指两建筑物主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南北向建筑之间主体有外檐的,从檐口算起;建筑墙面有外挑阳台、楼梯平台及其他凸出辅助设施的累加长度超过纵墙面二分之一的,其建筑间距以最外突部分外墙面的垂直投影线计算)。
(二) 建筑间距系数,是指建筑间距与遮挡阳光建筑物计算高度的比值。
(三)遮挡阳光建筑物计算高度,是指被遮挡阳光建筑物室外设计地坪至遮挡建筑物檐口顶部或者女儿墙顶部的垂直距离。遮挡阳光建筑物遮挡住宅与非住宅混合建筑物时,遮挡阳光建筑物计算高度,应从混合建筑物的住宅层地坪算起,但非住宅部分最高计算到三层地坪。
(四) 南北向建筑,是指主朝向在南偏东与南偏西45度(含45度)之间的条式建筑物,其余的条式建筑物为东西向建筑。
(五) 点式建筑,是指有一部垂直交通系统且主体高度大于主体面宽1.5倍的建筑物。
(六) 新城区,是指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锦州南站新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五条建筑间距符合本规定,但小于消防、卫生、环保、管线埋设等专业规范对建筑间距的规定,须按消防、卫生、环保、管线埋设等专业规范对建筑间距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对住宅的日照规定,在大寒日新城区日照时间不得低于2小时;旧城区日照时间不得低于1小时。
第七条在满足第六条规定的情况下,新建、改建、扩建下列各类建筑,其建筑间距为:
(一)六层以下(含六层,不含架空层)建筑对北侧住宅建筑呈行列式南北相对的,新城区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6;旧城区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5;
(二)点式建筑与北侧住宅建筑的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
(三)东西向住宅建筑呈行列式东西相对的,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
(四)南北向建筑与南侧平房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7米;
(五)东西向建筑与北侧南北向住宅建筑,东西向建筑为二层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8米;东西向建筑为三层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12米;东西向建筑为三层以上的,每增加一层,建筑间距增加2.7米;
(六)东西向住宅建筑与南侧南北向建筑,东西向住宅建筑为二层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8米,东西向住宅建筑为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10米;
(七)东西向住宅建筑与两侧南北向建筑,建筑间距不得小于12米;
(八)南北向建筑与北侧的南北向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和卧室、中小学教室、医院病房、老年公寓、蔬菜大棚的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2;点式建筑与上述建筑物的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5;
(九)南北向建筑与北侧南北向办公楼、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等建筑物的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点式建筑与上述建筑物的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0.8;
(十)建筑物的附属设施(锅炉房、自行车棚、汽车库、水泵房、热力点、煤气调压站、变电亭、地下水池等)与相邻建筑物的间距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新建建筑物与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及公园用地界限的间距不得小于8米;与文物古迹、军事管理区、机场、气象、通讯、监狱、看守所、危险品仓库等用地界限的间距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工业建筑物的间距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执行。
第十条除第七、第八、第九条规定的建筑间距外,其他建筑间距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
第十一条建筑物与道路红线间距按下表规定执行:第十二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不考虑建筑间距:
(一)沿24米(含24米)以上街路两侧非住宅建筑物之间遮光的;
(二)新建建筑物的短边与原有住宅建筑(含山墙开窗,但原住宅另有采光条件的)的短边相毗连的;
(三)在尚未按照城市规划建设和改造的区域内的危房,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原位置、原面积、原高度翻建的;
(四)立交桥、人行过街桥等交通性质的构筑物;
(五)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改变原有住宅使用性质从事经营活动的;
(六)违法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
第十三条在拟批准的建设用地区域内,用地界限不明确的,北侧界限计算到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拟建建筑物的最小建筑间距处,东西两侧界限计算到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拟建建筑物的最小建筑间距的一半处;南侧计算到距拟建建筑物6米处;一侧或多侧靠近道路的,计算到道路红线。
征用土地时,还应负责征用所临规划道路宽度的一半土地面积,建设用地界限计算到道路红线。
特殊地形的建设用地界限,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勘查现场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十四条建筑拆迁范围应按建筑间距和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划定,其建设用地界限按本规定第十三条方法确定,市政工程建设的拆迁范围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详细规划划定。
第十五条本规定由市规划管理局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3年6月11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锦州市建筑间距暂行规定》(锦政规\[1993\]7号)同时废止;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其他文件中的有关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