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山东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纪律处分批准权限和手续的暂行规定

时间:2024-07-22 21:33:3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8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纪律处分批准权限和手续的暂行规定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纪律处分批准权限和手续的暂行规定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1981年9月19日山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为了进一步做好行政纪律案件的报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现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的批准权限和手续等问题,作以下暂行规定:
一、行政纪律处分的批准权限
(一)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担任政府行政职务的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由上级机关决定后执行。对于严重违反纪律,不适合担任现任职务的人员,应该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予以罢免,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上级机关备案。在罢免前,上级机关可以先行停止其
职务;必要的时候,上级机关也可以予以撤职。
(二)省人民政府委、办、厅、局的正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和降级处分,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并报省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受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公职处分,由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省人民政府委、办、厅、局的副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由各该机关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
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处长、副处长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由各主管委、办、厅、局决定后执行,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公职处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由各主管委、办、厅、局决定后执行;受开除公职处分,由省人民政府授权省人事局批准后执行。
(三)行政公署专员、副专员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分别按照本规定关于省人民政府委、办、厅、局正职和副职人员的批准权限执行。
行政公署委、办、局的正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由行政公署决定后执行,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公职处分,由行政公署决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行政公署委、办、局的副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由各该机关提出意见,报行政公署决定后执行。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公职处分的,要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行政公署各工作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由其行政主管机关决定后执行。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要报行政公署备案;受开除公职处分的,要报行政公署批准后执行。
(四)省辖市人民政府委、办、局的正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由市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公职处分,由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省辖市人民政府委、办、局的副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由各该机关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公职处分的,要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省辖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由其行政主管机关决定后执行。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要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受开除公职处分的,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五)县(市、区)人民政府委、办、局的正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备案;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公职处分,由本级人民政府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报
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批准后执行。
县(市、区)人民政府委、办、局的副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由各该机关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受降级、降职、撤职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要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备案;受开除公职处分的,要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批准后执行。
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由其行政主管机关决定后执行;受降级、降职、撤职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受开除公职处分的,要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批准后执行。
二、行政纪律处分的手续
(一)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行政纪律需要给予处分时,要经过一定范围的干部会议讨论。讨论时须通知受处分者出席会议,并允许本人申述意见,也允许他人为受处分的人申辩。做出的处分决定或者结论,须经受处分的本人签署意见。需要上报审批的,要写出书面报告,报送批
准。
各级人民政府和行政公署,对报批的行政纪律处分案件,应及时审理,经有关会议讨论决定后,以政府或行政公署的名义下达文件批复,由报批单位执行。
处分决定经批准生效后,应书面通知受处分者,并将处分决定装入本人档案。在处分决定尚未批准之前,对于犯有严重错误的工作人员,不宜担任现职的,可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先行停止其职务,其政治权利和生活待遇暂不变动。
(二)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的党员干部,因为违反纪律,只需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的,由政府人事部门承办;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双重处分的,由主管部门按照批准权限,呈报党委审查批准。其行政纪律处分,根据党委的建议办理手续。
三、报批案件的材料
凡报批的案件,必须具备下列材料:
(一)处分决定。在决定中认定的错误事实要可靠,是非界限要清楚,定性要准确,处分要恰当,内容应简明扼要。对与定性无关的一般问题,不要罗列在处分决定中。
(二)调查报告。在报告中,要将主要错误事实、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写清楚,同时要说明其犯错误的主客观原因、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本人对待错误的态度等,并提出定性处理意见。
(三)证明材料。凡是在处分决定和调查报告中认定的错误事实,都要有准确可靠的证明材料。
(四)受处分者本人对其所犯错误的最后一次全面检讨。
(五)受处分者对处分决定的意见。如本人对处分决定有不同意见,在上报时,要对其提出的意见,实事求是地加以说明,以供审批机关参考。
关于报批案件的材料份数:需经省人民政府审批的案件材料,报一式七份;备案的材料,报一式三份。各地、市、县(区)人民政府需要的报批案件材料的份数,可自行规定。
四、本暂行规定自公布之日施行。



1981年9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收案范围的初步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收案范围的初步意见

1980年8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

经济审判工作的任务,就是通过处理经济纠纷、经济犯罪和涉外经济案件,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各地经济审判实践,从需要和可能出发,各地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可暂受理如下各类案件:
一、经济纠纷案件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之间的产、供、运、销合同纠纷案件;
(二)基本建设和维修方面的合同纠纷案件;
(三)科研结果、专利技术应用方面的合同纠纷案件;
(四)信贷方面的纠纷案件;
(五)保险方面的纠纷案件;
(六)环境保护方面的纠纷案件;
(七)商标方面的纠纷案件。
二、经济犯罪案件
(一)工厂、矿山企业的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贪污、受贿、盗窃、诈骗、敲诈勒索、投机倒把等犯罪案件;
(二)处理经济纠纷案件过程中发现与本案有关的犯罪案件;
(三)工厂、矿山、建筑企业的重大责任事故案件;
(四)航空、公路运输的重大责任事故案件;
(五)走私案件。
三、涉外经济案件
(一)中外贸易合同、来料来样加工合同纠纷案件;
(二)航空运输货损、货差、短缺和债权、债务纠纷案件;
(三)保险、承建合同纠纷案件;
(四)专利、商标、版权纠纷案件。
除上列十六类案件外,还有上级人民法院交办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受理的其他经济纠纷、经济犯罪和涉外经济案件。
附:对《关于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收案范围的初步意见》的几点说明。

附:对《关于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收案范围的初步意见》的几点说明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人民法院组织法以来,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直辖市以及一部分地区的中级人民法院,相继建立了经济审判庭。有些基层人民法院也在试建。随着经济审判工作的积极开展,普遍希望制定一个收案范围。我们也曾派人到四川、广东、天津、北京、辽宁等省、市进行调查。这个《收案范围的初步意见》(以下简称初步意见)就是根据各地经济审判实践和要求写出的,曾经征求高、中级人民法院和中央有关部门及政法院校的意见,又提交这次在京召开的经济审判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讨论。各地人民法院可参照试行,也可不受此限制,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量力而行,有所侧重,并望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意见,以便修改,逐步完善。
现就几个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提出《初步意见》的想法
随着全党全国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和经济立法的逐步完善,开展经济审判工作,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已是人民法院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正处调整阶段,经济审判庭又是初建,因此,目前的收案范围宜窄不宜宽,应把收案重点放在保护公有财产和处理厂矿企业之间的某些经济纠纷,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生产发展上面。《初步意见》就是在这种想法下提出的。
《初步意见》提出的经济纠纷案件,主要是厂矿企业等生产单位之间的产、供、运、销合同纠纷和基建、专利、信贷、保险、环保、商标等经济纠纷。解决好这些纠纷,有助于调整经济关系,维护安定团结,减少经济损失,促进生产发展。
关于经济犯罪案件,主要是厂矿企业的职工与职务有关的经济犯罪及走私案件。由于林彪、“四人帮”造成的十年浩劫,这些案件过去很少依法处理,所以重大责任事故等经济犯罪案件不断发生,工人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得不到保障,企业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有关经济部门纷纷建议人民法院经济庭受理这类案件,不少地方党委和人民法院领导也指示经济庭受理这类案件。各地经济庭试办了这类经济犯罪案件,对保护公有财产,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安全生产,起了良好的作用,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
至于涉外经济案件,主要是根据“独立自主”的方针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并考虑国际上合理的习惯做法,通过正确的处理涉外经济案件,维护我国国家主权,保护我国经济利益,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事业的发展。
二、关于经济纠纷案件
第(一)项,是指:工业(包括工厂、矿山、物资、建筑、交通运输等企业)之间,商业(包括商业、供销、粮食、外贸等企业)之间,工业与商业之间,工商企业与农、林、牧、副、渔业等单位之间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这些企业单位,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城市街道和农村社队举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这两种所有制的联营企业。对工商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及其与机关、部队等非生产单位之间的经济合同纠纷,可以量力收案。
第(二)项,是指包括勘探、设计、建筑、安装、维修企业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工程合同纠纷。对进行基本建设而引起的公与公之间的占地、拆迁纠纷,也可以量力收案。
第(三)项,所列的科研成果、专利技术是属于工业知识产权范畴,它一般是指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等发明权、专利权。这些权益受法律保护,因而对应用合同方面发生的纠纷,经济审判庭应予受理。
第(四)项,是指人民银行、建设银行与工厂、矿山、基建、运输和商业等企业之间的贷款纠纷案件(不包括农业银行向农村社队发放的农业贷款纠纷案件)。
第(五)项,是指保险公司与工厂、矿山、基建、运输和商业等企业之间的保险纠纷案件。
第(六)项,是指环保机关在执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令过程中,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发生争执的案件和受污染损害单位要求排污单位赔偿损失的纠纷案件。
第(七)项,是指商标注册、使用等方面的权益纠纷案件。
三、关于经济犯罪案件
这里着重说明第(一)(二)项。
第(一)项,主要是指刑法和有关经济法律、法令规定,厂矿企业的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犯罪的行为。例如:(1)贪污厂矿企业的资金,数额较大的。(2)盗窃设备、材料、产品,数额较大的。(3)套购、骗购国家物资,转手倒卖,牟取暴利,数额较大的。(4)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的。(5)偷税、抗税,情节严重的。等等。
第(二)项,主要是指厂矿企业的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违反法律、法令,致使公有财物受到严重损失,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例如:(1)使用行贿、受贿等手段,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骗取货款,致使公有财物受到严重损失的。(2)使用变造、伪造、骗取单据等手段,贪污公款的。(3)利用企业的名义或资金,买空卖空,倒卖合同,牟取暴利,数额较大的。(4)把合同中产品的一部或全部转手倒卖,牟取暴利,数额较大的。等等。
四、关于不予受理的几种案件
1.《初步意见》只把农、林、牧、副、渔业等单位与工商企业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列入了收案范围,而没有把生产队、生产大队、公社等农副业生产单位之间发生的土地、房屋、山林、水利等权益纠纷列入,系因这类纠纷往往涉及两个省、县、社的辖区,经验证明,法院目前尚难处理,仍由地方党政有关部门处理,效果较好。
2.《初步意见》只把机关、团体等非生产单位与厂矿企业等生产单位之间发生的经济合同纠纷,列入了收案范围,而没有把机关、团体等单位之间的经济纠纷和其他纠纷(土地、房屋等)列入,系因这种非生产性的纠纷,似由主管部门调处解决为宜,也不致分散经济审判庭的力量,影响主要任务的完成。
3.《初步意见》只把建筑、设计等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工程合同纠纷,列入了收案范围,而没有把建设单位因搞建设与公民个人发生的用地、拆迁纠纷列入,系因经济审判庭不受理公民个人为诉讼一方的经济纠纷案件。
4.经济审判庭是处理公与公之间的经济纠纷,因而对一方是公民个人或个体工商户的经济纠纷,例如公民与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发生的工资、劳保、债务、房屋等纠纷和消费者个人与商业企业之间的买卖纠纷,都没有列入收案范围。
五、关于经济审判庭与其他专门法院的案件管辖分工问题
铁路、水运本系统内各单位之间的运输纠纷、经济纠纷,铁路、水运企业之间及其同其他单位之间的运输纠纷,均由铁路、水运专门法院分别受理。涉外的海商案件和污染水域案件,也由水运专门法院受理。在未建立铁路、水运专门法院的地区,这类运输纠纷,可暂由地方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受理。至于铁路、水运企业之间及其同其他单位发生的不属于运输的经济纠纷,均由被诉一方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受理。


关于组织开展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情况调查制定还款计划的通知

建设部


关于组织开展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情况调查制定还款计划的通知



建市[2004]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利部、交通部、铁道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国办发 [2003]94号),根据国务院《关于研究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城镇房屋拆迁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国阅[2004]41号)精神,建设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认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调查表》、《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调查表》(已经国家统计局核准,以下简称《调查表》)。为做好调查统计及还款计划的制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调查表》的要求组织开展全面调查,摸清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底数,2004年5月底前完成报建设部。

  二、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各欠款单位按项目与施工企业协商制定还款计划,在2004年6月底前完成。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将还款计划汇总后报国务院办公厅,并抄送建设部。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在调查摸底结束后,将以下两类工程项目的名单及拖欠数额可直接报送水利等专业部门。凡由水利等专业部门直接进行建设管理的项目,由其组织制定还款计划,并负责清欠工作。

  1、水利部、交通部、铁道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等部门直接进行建设管理的项目。

  2、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国务院直属管理机构管理的跨省市工程项目。

  四、政府投资的工程,要带头制定还款计划,在2005年年底前偿清欠款。其他拖欠的项目要合理制定还款计划,确保拖欠工程款分三年偿还。

  五、各有关单位、企业要在填表中如实填写拖欠情况,有关主管部门要明确举报受理部门,公布举报电话。发现有隐瞒情况不如实填报的要严肃处理。

  六、为方便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统计工作,建设部信息中心编制了《调查表》上报软件,企业通过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下载填报。填写后的《调查表》经工程所在地有关主管部门对双方意见和计划安排认可后,由企业通过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上报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汇总,报建设部。

  附件:1.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认定标准

     2.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调查表

     3.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调查表

     4.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调查表说明

     5.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调查表说明

     6.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调查汇总表

     7.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调查汇总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四年三月十日